深度分析:市場上哪來這么多“外貿服裝”
深秋來臨,很多市民都開始添置衣物,一些掛著“外貿服飾”、“外貿內銷”招牌的服裝店成了越來越多市民光顧的重點,店家聲稱的超低價外貿服裝也著實吸引了很多愛美女士的眼球。但這些所謂的外貿服裝究竟來自哪里,到底是不是真的外貿服裝,很多消費者也說不清楚。近日,記者就此對威海市場進行了調查。
記者在威海市大世界、環球廣場等商場看到,一些外貿服裝店分布在商場邊角,雖然店鋪并不是很大,但是“外貿”的招牌很醒目。記者走訪了多家店鋪發現,店鋪里的衣服種類繁多,服裝上的標簽更是五花八門。當記者詢問服裝來源時,一位店主稱這些服裝都是廠家攬下生產加工的活之后剩下的產品,絕對都是正宗的外貿服裝。而當記者想進一步問廠家的地點時,該店主警惕地走到一邊不再說話。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消費者對所謂的外貿服裝并不是很清楚。
記者咨詢有關業內人士了解到,所謂外貿服裝,是指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的同時,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產品,包括從面料、規格、花色上看不出小毛病的殘次品、多余或節省下來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國外退貨的但無殘次的“出口轉內銷”服裝。但一般來說,來料加工服裝的面料不會剩很多,真正外貿服裝的貨源具有局限性。目前市場上隨處可見的外貿服裝店,實際銷售的產品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外貿貨,其中不乏一些仿冒品,質地、版型與正品相距甚遠。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挑選“外貿服裝”的時候,千萬不能盲目相信“外貿”二字,購買時不僅要看品牌和款式,還得多留意服裝的做工和細節,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