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服裝、鞋類定制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監管對策
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的限制及長期以來形成的消費習慣,服裝、鞋類定制商家在農村大量存在并廣受農村消費者歡迎。但是,服裝、鞋類定制商家在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實惠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對此,工商部門應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監管。
一、農村服裝、鞋類定制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上的布料、橡膠、皮質品五花八門,材質、價格、質量相差相當大。因此,部分定制商家為了牟取最大利益,往往以好的樣品向消費者展示,在制作過程中卻以價格低廉的物料充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致使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無法保證。
(二)三無產品充斥市場。由于農村定制市場一般是小作坊式經營模式,往往一間門面、一套裁剪縫紉設備即可以開門營業了,因此,大多定制商家根本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自己的廠名,定制的產品自然沒有商品合格證、產品標示、生產廠家、三包憑證、洗滌說明等,導致定制行業成為三無產品的重災區。
(三)虛假宣傳泛濫。很多定制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招攬生意,通過散發傳單、投放廣告等形式,大肆鼓吹“絕對真皮”、“百分之百真鴨絨”、“純手工制作”、“換季免費換新品”、“假一賠十”等,但往往實際情況與廣告內容相差甚遠,虛假宣傳、欺詐消費現象嚴重。
(四)仿冒、傍名牌現象突出。為了迎合消費者追求品牌的心理,很多服裝、鞋類定制經營戶自己制作各類名牌服裝、鞋子的標示縫制在定制的服裝和鞋子上,如“波司登”、“雪中飛”、“李寧”、“耐克”、“安踏”、“喬丹”等品牌常常被冒用、仿冒,以假亂真,令消費者防不勝防。
(五)消費維權困難。由于農村服裝、鞋類商家一般沒有正規銷售票據,或者是有票據但消費者不主動索要便不會提供,導致很多消費者在享受定制服務后,因產品質量、定制服務等出現問題,因無法提供購物憑證而維權困難;甚至有的短期、不連續經營的服裝、鞋類定制商家,待消費者擬維權時已無法找到其蹤影而使維權陷入尷尬境地。
二、加強農村服裝、鞋類定制市場監管的建議
(一)加強誠信教育。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個體工商戶年報工作,深入服裝、鞋類定制經營戶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引導經營者學法、守法,提升法律意識、強化行業自律,自覺做到誠信、守法經營。
(二)強化行政指導。通過市場巡查和消費申投訴等渠道,及時了解服裝、鞋類定制市場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送法進商家等方式,對經營戶進行行政約談、警示告誡,及時指出其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其制定措施并及時整改到位。同時,要求經營戶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通過查驗原材料生產廠家資質、進貨票據、產品商標標示等,把好原材料進口關。
(三)加大執法力度。集中執法力量加強市場巡查和執法工作,通過執法巡查、投訴舉報,及時發現違法經營行為,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經營、銷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欺詐消費等違法經營行為,努力凈化定制市場秩序。
(四)注重維權引導。結合專題普法宣傳、法律“七進”、進村走訪等工作,深入農村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廣泛普及維權流程、途徑、渠道等知識,使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處理消費糾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