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教你如何選擇家用縫紉機
前幾期的糟糕手工出來之后,好多媽媽說躍躍欲試也想買個縫紉機在家踩踩,但是不知道該買什么樣的,這里我談一點淺淺的體會,給各位作個參考。
我媽他們那輩人(我是八零后)結婚的時候必然每家都會備有一臺縫紉機,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家的象征之一,就像必須有電視機、電冰箱一樣。雖然我從來沒有看她用過(當然不排除我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她用過),幾十年來一直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擺著當桌子。那件東西越是蓋著布,我就越是好奇,但那種大機械對一個孩子來說是被禁止的。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培養了我用手工縫制衣服的熱望(逆反,你不讓我用機器縫我也能縫),當然是縫給芭比娃娃,我因這門手藝一度在小學生圈里變得很有聲望。
自從有了孩子,這種潛藏在心底幾十年的母愛因子突然爆發,我想現在終于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為什么不?孩子就是我的芭比娃娃,看著她穿上我親手做的衣服,這種感覺和花錢買一件給她穿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
后來通過讀書我還了解到,日本的好多媽媽其實在孩子六歲之前(因為六歲之后自己有審美要求了吧o(╯□╰)o),都有手制娃衣的習慣。一來,可以用大人的舊衣改造從小給孩子灌輸節儉的好習慣;二來,就像孩子上學要親手準備便當一樣,這是一種母子之間的聯系紐帶;三來,這是一種潛移默化教育他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方式。
就目前我遇到的情況而言,寶寶的衣服買來通常要剪標清洗后才能給她穿。有些寶寶衣服的標簽做得非常不人性,縫在衣服內里會扎肉也就算了,很多還和衣服的卷邊一根線縫過去,剪了標也就等于拆掉了一段卷邊,這時候就需要自己重新縫一次。此外,我家寶寶還有沒事扯衣服、摳衣邊的習慣,有時候也要幫她縫補。當然了,最大的動力還是,我想自己設計樣式自己給她做衣服,這是一種控制欲吧也許,也是一種成就感。
選一臺得心應手的縫紉機是第一步。
現在家用的縫紉機大多是插電式,小巧方便,功能齊全,不存在什么技術門檻。我買的第一臺是芳華最基礎的機型(價格大概不到300),剛開始還挺好用,根據說明書,十幾分鐘你就能上手。但是這臺機器我一個月以內就退掉了,因為很快就出現了絞線的問題。拆開零件一看,放底線的那個梭殼是塑料的,容易變形,在一次不慎操作斷針之后,就會頻繁引起絞線。我還按照網友們建議的,用砂紙打磨變形的梭殼,湊合用了一段時間,不堪折磨。
后來我換了一臺勝家1608(價格不到700),拿到手就好用得哭了。不僅下針感潤滑快速,噪音小多,梭殼是高大上的不銹鋼啊,完全不絞線,上底線換底線都很方便。還很貼心地配套了好幾種壓腳,說明書都一一介紹,原來不會用的卷邊、梭扣眼等功能,僅僅是換一種壓腳這么簡單。
所以我認為,梭殼的材質很重要,此外噪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家有寶寶經常會睡覺)。如果實在不愿意費心選擇,我覺得我第二次買的這個價位的縫紉機就很適合家用。
家用縫紉機就像現在的洗衣機、手機一樣,只要按照說明書操作,就沒有什么技術難題。實在有了故障,也可以在網絡上搜到相應的解決方法。我覺得有興趣的媽媽們可以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