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團牧民巴黑拉的刺繡人生
3月19日,筆者來到了兵團第四師78團庫什臺牧區哈薩克族婦女巴黑拉·木合塔爾的刺繡店,實地感受她的刺繡作品。進入店里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墻上掛著巴黑拉的氈繡、座墊、手提包、桌布、枕套等各式民族掛件作品,每一件都精美絕倫,讓人眼花繚亂。
“這么多東西,做的時候一定費功夫,又是什么力量讓你為此辛苦付出呢?”面對筆者的疑問,巴黑拉笑著給出了案,“自小就非常喜歡刺繡,那時候家里條件不好,能用到的針線都是有限的,即使那樣,也每天偷偷跟著母親學習,雖然刺繡的技法、針法獨特,工序復雜,費心、費時,但是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特別有成就感,這時候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巴黑拉一直堅持刺繡,其精湛的刺繡手藝也令她收獲不少,如今,巴黑拉每月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由于牧區勞動對象少,家庭收入受到了限制,為了緩解這一狀況。該團庫什臺牧區領導利用少數民族婦女擅長刺繡這一特長,組織哈薩克族婦女參加手工刺繡技能培訓,相互學習,積極引導、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巴黑拉指著嶄新的刺繡機告訴筆者說:“這臺刺繡機還是去年團婦聯幫助買的呢。”
談起如今的好日子,巴黑拉一個勁的夸贊:“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牧區的領導,要不是他們一心想著讓我們走上致富路,我的生活不會像現在這樣好。”
最后,巴黑拉也說出了她的一點小心愿:刺繡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雖然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傳統的刺繡手藝正在逐漸減少,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忙于生活,沒有時間去感受刺繡的魅力,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讓刺繡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