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中"大智慧" 臺企的"本土化"創新
作為現代服裝生產中的重要設備,縫紉機總扮演著生產鏈中舉足輕重的角色,拼接、滾領、挽邊、繃縫加固、兩面裝飾縫、片面裝飾縫……現在,一臺包含多種先進技術的縫紉機已“無所不能”。而位于秀洲區王江涇鎮的星銳縫紉機(嘉興)有限公司,就是這么一家時刻為服裝產業創造“奇跡”的公司。
“本土化”加速企業立足
“我從17歲就進入縫紉機行業了,當時出于偶然,但逐漸我就對這些機器零件產生了興趣。”談起如何與縫紉機行業結緣,公司董事長卓瑞榮陷入了回憶中。
1982年,卓瑞榮正式開始創業,以零件制造起家,設計拉鏈針鎦、針板組。1992年,卓瑞榮突破重重難關,設計出了第一臺整機,即FW777型繃縫機。1997年,HR-3000拉鏈縫合機誕生,時至今日,該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99%。
隨后,FW730系列直筒型高速三針繃縫機、強制性供油直驅HR-3200型拉鏈縫合機等產品相繼誕生,2007年,卓瑞榮來到秀洲成立了星銳縫紉機(嘉興)有限公司,“我們跟別的臺企不一樣,我一個人來這邊,不帶任何的臺灣籍干部,然后是全部使用當地員工進行培訓的。”卓瑞榮認為,本土化很重要,不僅意味著可控的成本,還有更高的效率。因此,不但是人才,甚至到縫紉機零件,卓瑞榮也堅持“本土化”。
“我們花了7年時間來與國內的零件供應商磨合。”卓瑞榮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時至今日,星銳公司的零件供應商都已與企業一同成長,成為業內標桿。
“技術創新”助力企業發展
對于卓瑞榮來說,技術是一個企業的核心資本之一,也正是星銳公司立足市場的秘籍,“搞技術的人一定要有鉆研的精神。”卓瑞榮坦言,自己對技術的癡迷,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而對于星銳公司來說,吸取“百家之長”,致力于技術開發也是企業得以立足的法寶,這使得行業的發展更迅速,也讓更多的下游服裝企業享受到更便捷超前的產品。“曾經,我們的很多產品都緊跟日本的技術,現在我們的不少產品已有所超越。”在卓瑞榮及其團隊的努力下,時至今日,星銳公司已有40多項專利技術。
“用人不疑”推動企業前進
“其他企業能做到的,我們現在同樣也能做到。”卓瑞榮認為,員工的凝聚力對企業的前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自創建星銳公司以來,公司上下每一個干部員工都盡職盡責,小到對于零件把控,大到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絕對的熱情也收獲了客戶的一致認可與好評,也助推了企業的發展。
然而,管理上的創新更使得星銳公司一往直前,在星銳公司,每個職能部門分工明確,員工更可以直接將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反饋至董事長郵箱,在卓瑞榮親力親為的帶領下,星銳公司員工對于產品的執著和追求,使得星銳公司在世界市場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將企業擴大化,實現100%本土化。”在卓瑞榮的未來版圖上,星銳公司的二期廠房將在2017年完成,屆時產值也會進一步增加,并形成零件、裝配等一體化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