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積極應對鞋類出口環保新要求
從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今年一季度,浙江省鞋類產品出口20.3億美元。但歐盟、美國頻頻使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使浙江省鞋類產品出口受阻。
5月1日,歐盟正式實施六價鉻新規,規定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皮革制品或包含皮革部件的產品,六價鉻含量均不得超過3mg/kg,否則將禁止投放市場。此前,溫州就有一鞋企因六價鉻超標問題,致1萬多雙男鞋遭退運,貨值在10萬美元以上。近期,美國又出新規,要求消費品中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含量不可超過0.1%,該要求高于我國現行低于1%的限量標準,而TDI在鞋跟制作中應用廣泛。兩個新規對浙江省鞋類出口會產生較大影響。
浙江省技術貿易措施研究應對中心預判,今后國際市場對鞋類的環保要求日趨嚴格,浙江省鞋類出口企業要引起高度重視。目前,該中心除了利用“浙江省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服務平臺”發布通報外,今年還完善了浙江省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專家庫,依靠專家力量,就美國新規對浙江省鞋類產業帶來的潛在影響進行了分析,向相關企業發布了通報信息,提高了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通報和預警的專業性和及時性。
而早在2013年,針對皮革制品中六價鉻限量標準問題,浙江省技術貿易措施研究應對中心就已向鞋類企業發布了技術性貿易措施黃色預警。同時,該中心也提醒鞋類企業要加大環保投入,采用更為環保的原料,避免有害成分存在。此外,針對國家標準低于國外標準的現狀,引導省內大型鞋類企業、行業協會等制定高標準的團體標準,爭取與國際標準接軌,在鞋業領域掌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