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得渠道者得天下
一把衣架,做代工只賣到9美元,但通過自身品牌渠道可賣到50美元。是什么讓它的利潤大幅提高,答案是——跨境電商。
2014年,“跨境電商”作為全新名詞出現。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了它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隨著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臺,跨境電商正面臨最好的發展機遇。
作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常州創意產業基地早在四年前,就已開始布局跨境電商產業,基地內企業四海商舟現已成為最大的海外營銷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7月24-25日,“2015中國跨境電商全球峰會”在常州成功舉辦,常州創意產業基地與四海商舟等攜手,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跨境電商頂級企業代表,為全國傳統外貿企業提供專業性指導,共同尋求跨境電商未來發展之路。
“跨境電商雖然是個新鮮事物,但它是中國制造業走出國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峰會,引領更多的制造企業走出去,搶灘國外市場。”峰會承辦方常州創意產業基地管委會副主任張南軍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全國:跨境電商迎來發展機遇
“跨境電商是外貿領域新的業態,這個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貿易方式,它把原先從制造商生產產品到批發商、進口商,到國外零售商,再到消費者一系列的鏈條全部打斷,直接從制造商出口到國外的消費者,大大節約了成本。”
峰會上,中國輕工工業品進出口協會副會長張杰認為,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將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國消費者手里,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對中國外貿發展至關重要。
“每年中國外貿輕工行業出口6600億美金,占全國外貿出口的27%。去年輕工行業外貿出口增長了7.8%,今年預計只增長6%。但這兩年跨境電商企業外貿出口增長卻在30%到40%左右,跨境電商為中國傳統外貿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得渠道者得天下,如何抓住這個機遇來發展,是我們外貿人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
張杰表示,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共同來推動。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力度顯而易見。去年和今年,商務部、國務院接連出臺了文件。
特別是今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有利于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發揮我國制造業大國優勢,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有利于增加就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加快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由此可見,跨境電商的發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常州:上半年電商交易850億元
作為一座新興制造業城市,常州工業基礎雄厚。面臨互聯網經濟時代,常州也正在積極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
常州市副市長方國強介紹,去年常州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014年,常州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150億元,同比增長35.3%。今年上半年,電子商務交易額85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全市電子商務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
近年來,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成立了“常州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常州市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快常州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設立了2500萬元的市級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電商產業的扶持力度。同時,依托“龍城英才”計劃,大力度引進和培育電子商務領軍人才和項目。
產業基地:引領企業搶灘海外市場
目前,常州電商產業逐步形成了以常州創意產業基地、西太湖電商產業園、常州科教城等3家重點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為支撐,新動力電商產業園、鐘樓科技街、恒生科技園等新興園區加快建設的良好發展態勢。
“電子商務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跨境電子商務將成為促進常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方國強表示,在機遇之下,常州將努力構建便利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著力推進傳統外貿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
作為常州電商產業的核心,今年6月,常州創意產業基地成為全國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從2008年開始設立,7年來,基地先后獲得了包括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廣告產業園區等在內的九塊國家級牌子。
2011年,基地致力于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創新,并將電子商務作為重要戰略方向,通過引育并舉,優化服務,加速產業布局,打造多元化電商業態。
目前基地已集聚電商企業100多家,涵蓋了區域電商平臺、網絡銷售、電商技術服務、電商代運營、生活服務電商、旅游電商、電商培訓等領域,形成了C2C、B2C、B2B、O2O 等發展模式較為完整的電商產業鏈,2014年基地電商企業網上交易額突破了200億元。
“其實四年前,我們開始布局電商產業的時候,就是內、外并舉,一方面大力培育常州本土電商,一方面支持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基地就是一塊‘試驗田’,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有一些勝利果實了,涌現出一些行業標桿企業,如區域電商平臺樓口(原淘常州);跨境電商愛爾威、四海商舟等。跨境電商這個概念雖然這兩年才被提起,但我認為它是中國制造業走出國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峰會,引領更多的制造企業走出去,搶灘國外市場。”基地管委會副主任張南軍說。
目前,基地開始全面部署電商發展戰略,一方面設立了天和、華冠電商分園區,為企業解決物流倉儲問題,另一方面創新國有資本的運作,成立了首輪規模1.2億的創意扶持基金,通過建設天乾創客空間,為初創型的電商項目提供孵化平臺。
愛爾威:兩年走出去專賺老外的錢
2013年4月,通過“龍城英才”計劃,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被引進常州,落戶創意產業基地。公司總經理左國剛沒有想到,僅僅兩年多時間,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平衡車銷量已位居全國第一。“我們的成功在于始終堅持做自己的品牌,還有就是走了跨境電商這條路。”左國剛表示,一開始,公司產品銷售就沒有通過代理商,而是率先在國內電商平臺上銷售,樹立自我品牌。
“我們一直有個心結,全球知名品牌,基本都是外國的,中國自主品牌很少。我們就想做一個全球品牌,讓中國品牌走出去,賺老外的錢。” 2014年4月,公司平衡車開始在海外電商平臺上銷售,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售價比國內高兩三倍。
去年,整個公司電商銷售額達7000多萬元,其中40%是海外市場銷量。而今年以來,海外市場銷量已經占到了七成。
“跨境電商是趨勢,今年下半年,我們還打算在美國或者歐洲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我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中國制造的產品實現在海外銷售。”左國剛堅定地說。
四海商舟:幫中國企業奪回定價權
對于四海商舟創始人周寧而言,跨境電商這條路,他走了整整10年。2005年,剛成立公司不久,他就在海外互聯網賣服裝、箱包等。
2009年,憑借多年的海外貿易經驗和積累,公司從實物貿易轉向海外營銷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首推“創牌、賣貨、分錢”理念,幫助中國知名品牌企業和大中型國外品牌定制企業壓縮中間環節、建立獨立垂直渠道、提升運營效率、完善服務體系。最終幫助“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奪回定價權,提升利潤率。去年一年,公司幫助國內70家企業帶來了20億美金的交易額。
“我覺得跨境電商是幫中國制造從廉價代工走上更高的臺階。舉個例子,我們服務的一家企業做收納用品,曾給宜家做代工。原先一把衣架代工只賣到9美元,但通過自身品牌渠道可賣到50美元,這就是跨境電商價值所在。”周寧認為,對傳統企業來說,跨境電商目前還是“深藍之海”,但三年之后一定會變成“紅海”,因此在這三年時間里,傳統企業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