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總經理郭衛星:IPD不是一個流程,而是一場變革
我們以前對IPD的理解是狹隘的、粗淺的,只把IPD理解成為產品開發概念,真正的IPD是從產品的戰略規劃開始的,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產品規劃的主方向要結合品牌定位、客戶定位、競爭分析,最后確定未來3-5年、5-10年產品開發的主方向,比如開發經濟型的電腦包縫機或經濟型的電腦平縫機。
市場部門要做什么?
就是安排需求管理,理解市場、市場細分、組合分析、制定市場策略,最后要得出一個需求包,包括內部和外部,外部需要考慮兩個方向,一個是市場需求,一個是競爭導向。
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有什么差別?
客戶需求是一個單個的個體,市場需求是多個個體的總和,共性的客戶需求就可以理解為市場需求。
同時,需求包里一定包含內部需求,內部需求涉及財務部門,為什么財務部門要提需求。許小年教授講戰略研發提到過這一點,衡量一個公司研發部門有沒有貢獻最核心的指標是什么?就是毛利率是不是持續提高,如果研發一代新產品出來,毛利率反而更低——失敗。成功的產品開發要求產品本身客戶價值比較高,就是客戶愿意多付錢去買單,這樣的項目,才是毛利率比較高的項目,這是財務需求。
生產需求也要提。
過去,大家都希望產品研發做好了之后,我們再想辦法批量生產。而IPD是要求需求包要分發給生產部門,要提前做生產導入準備工作,而不是產品開發完成了再去做批量生產。
品質也要在產品開發需求階段即明確提出品質需求,如設計規格,產品特性、檢驗方法等。
當然,營銷部門也一樣。
不是產品開發完了之后再想辦法去挖掘賣點,策劃推廣方法,而是我提出了開發什么樣的產品我賣得動,這就是需求包用來呈現的。
實際上,我們會發現IPD真正的工作就在于要求很多部門的工作都往前提,提到產品開發階段之前,而不是產品樣機小批量出來之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也一樣,一個產品該不該退出市場,要首先從財務角度去核算,這個產品的商業價值有沒有挖掘干凈?它有沒有持續挖掘的空間?它的沉沒成本、研發成本、投資收益有沒有達到預期?當然,從生產、服務、銷售角度大家都要提,最后形成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決策。
真正的IPD是涵蓋公司絕大多數部門的:戰略規劃部門、市場營銷部門、生產部門、品質部門、服務部門、財務部門等,其實IPD強調財務強調很多,因為IPD真正把產品當做一條業務線來管理,非常注重產品的市場收益和財務收益。
真正推行IPD的時候改變最少的是研發部門,改變最多的反而是研發之外的其他所有部門。IPD的真實意義是管理未來產品的市場管理,不知道未來開發什么產品?但我們要從產品戰略規劃到市場需求分析開始管理未來產品,接下來是研發產品的開發過程管理,還有是現有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IPD體系管理的是全過程,需要全員參與。我們有一個習慣,一講開發,都是研發中心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認為研發產品、研發管理是研發中心的事情,這是錯誤的。從思想上大家一定要達成共識,一個成功的研發管理不是研發中心一個團隊所能承載的??绮块T的團隊協作模式是研發管理成功的關鍵。從產品的戰略規劃,到市場營銷,到生產研發,品保,一直到服務都有責任、有義務共同推進IPD的落地。
真正理解IPD的時候我們會知道,IPD不是一個流程,而是一場變革,是思想變革走在前面的,我這里簡單列舉一下:
我們傳統的研發人員關注的是產品的功能性能能否實現、關注項目本身能不能按進度完成,但是IPD要求研發人員從關注項目成功轉向關注市場成功,也就是項目進度完成了不代表成功,項目完成了并且取得了市場成功才能真正意義的成功,所以要求研發人員不能以項目成功為導向,而是以市場成功為導向,要關注客戶需求有沒得到滿足,產品市場有沒有競爭力。
如果一個產品你設計規格、研發進度、性能指標都達到一百分,但是它就是賣不出去,這是非常糟糕,非常失敗的。要從側重功能性的實現到側重產品需求包,如價格、服務、品牌等能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這是要求研發部門做出調整。
當然,研發之外的其他部門需要轉變的更多。大家對研發的認識,對研發管理的認識要轉變。研發管理是從產品的戰略規劃到市場管理、需求管理到技術管理到生命周期管理。各部門要認可研發中心的項目,而不是認為你是在協助研發、幫助研發,如果有這個認識,本身就是錯誤的,IPD的研發管理要求每個部門、每個中心都應該負擔起公司研發管理的責任,是責任,不是義務也不是協助。
真正推行IPD的時候,思想變革是最重要的,排在思想變革之后的是組織和流程,組織和流程都是反過來強化思想變革的,思想變革走在前面,IPD就比較容易成功,如果思想變革這個關鍵的認識不到位,大家上來就建立流程,做模板,我覺得是非常容易失敗的,品質的模板要品質自己做,營銷是模板要營銷自己做,而不是讓研發來理解你的模板要怎么做,這是天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