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迎來“七年之癢”
從上一場金融危機至今,全球經濟正迎來“七年之癢”,也許是應該警惕的時候了。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新興市場與全球宏觀主管Ruchir Sharma表示:“擴張與衰退就像晝夜交替。過去50年,每7-8年就會有一次全球衰退,上一次是07-08年,不過那一次是極端情形。當前的全球經濟擴張處于第七個年頭,我們必須要小心一點。”
就像以前的每一次“癢”那樣,這一次“癢”也有幾個令人擔憂的特征:
1. 中國的債務問題。Sharma指出,經濟滑坡的唯一預測指標就是一個國家在太短的時間內積累了過高的債務。中國的情形就是如此。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全面危機。Sharma預計更可能出現日本式的漫長假死狀態。不幸的是,隨著債務高企和通縮牢不可破,刺激政策越來越失去效力。Sharma指出,中國“幾乎已經成為需要一場金融危機才能清理市場的例子”。
2. 全球人口下降。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只不過并未引起充分的討論。二戰以來全球人口首次出現下降,意味著我們將無法達到過去的經濟增速。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Rod Paris表示:“大家正在討論的負增長和負利率應該能夠告訴我們一點關于未來的方向。”
3. 大宗商品下跌沖擊新興市場經濟。Paris表示,從最樂觀的角度來講,如果新興市場不互相傳染,那么我們也許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情境。與此同時,像巴西這樣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大型經濟體將會遭受痛苦。
現在的問題是,用什么辦法來“撓癢”呢?也許只能依賴聯儲的幫助。
Sharma表示:“當你將資金的價格保持在零附近,所有愚蠢的事情將會開始發生。”
由于不少貨幣與美元掛鉤,聯儲的貨幣政策事實上控制著全球60%的經濟。
但單靠聯儲自己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全球必須拿出一個財政解決方案,政策制定者采取建設性的行動,在基礎設施投資和其他增長機制上加大投資,同時中國需要削減龐大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