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迎來發展新機遇 代工鞋村“淘”出新前景
與外界對南安的產業印象不太一樣,去年剛剛上榜中國“淘寶村”的南安市美林街道松嶺村,是以制鞋賣鞋出名的。依靠產地優勢,松嶺村400多戶居民中,有200多戶涉足電商,去年僅淘寶交易額就達9000多萬元。
電商在哪里都能做 南下村民紛紛回巢
下午4點,走在松嶺村村道上,幾乎很少看到行人。從外面看上去,這個剛剛被大家認識的淘寶村像是沉睡著一般。
“你看看那兒。”順著村主任王志發手指的方向往居民樓里面看,畫面像是被解碼一樣,瞬間活躍了起來:有人坐在電腦前手指飛快地跳躍著,有人正在手腳麻利地打包裝箱貨品。
走進村民王圳名家位于一樓的倉庫,這個90后的帥氣小伙子正在揮汗如雨地打包。再過一兩個小時,十幾輛快遞車就要陸續駛進村子,白天的訂單得趕在晚上前全部發出。王圳名告訴記者,他的5個合伙人都來自本村,幾個年輕人一畢業就投入電商行業,既當老板也當小工,一年下來網店收入可達1000多萬元。
王培訓則是個80后的小伙子,他的家與王圳名家僅一街之隔,每天打包發貨時經常打照面。從2010年開始,王培訓就在深圳打拼,借著深圳電子產品的產地優勢,他每天能接幾千單手機膜的訂單。靠著在網上賣手機膜,他每年也有1000多萬元的交易額。
王志發告訴記者,“淘寶村”成長起來之前,村里大約有300多名年輕人和王培訓一樣在深圳做電子產品銷售。但深圳人工、倉儲費用極高,攤除成本,其實單件產品利潤并不高。
正值此時,松嶺村里傳來消息。“聽說村里的廠子開始做電商了,本來就有貨源優勢,電商在哪里都能做,還不如回家做。”王培訓說。從2014年前后開始,南下的村民開始陸續歸巢。
雖然原來的手機膜業務還未完全放棄,但王培訓現在的經營精力開始慢慢轉向新開拓的鞋業務上,用他的話說,因為賣鞋的利潤比賣手機膜要高。當記者問,今年比在深圳時多賺多少錢時,他靦腆地笑笑說:“要到年底時看銀行卡余額才知道,不過大幾十萬應該有吧。”
從代工到創立品牌 淘寶村想走得更遠
“高峰期時,美林街道5個自然村遍布著將近140家鞋廠。”王志發曾經歷過的那個“巔峰”時代并引以為傲,只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在原材料成本逐年上升、人工成本以平均每年10%-20%速度上漲的大勢下,這樣的“龐然大物”終于不堪重負。大浪淘沙之后,松嶺村只剩下4家規模較大的鞋廠,周邊分布著70多家中小規模鞋廠。
而電商時代的到來,將這個村子引向一個全新的未來。“現在,這七八十家鞋廠成了村里最重要的產業配套。”王志發說。以全村規模最大的八匹馬鞋業公司為例,村里就有約300個淘寶C店向其拿貨。如今,“淘寶村”聲名已經輻射到了鄰近的福州、莆田,不少異地電商經營者也前來松嶺選貨,或合作“一鍵代發”業務。
不過,在八匹馬電商部經理王一鑫看來,賣貨只是為賣品牌積累資金,眼光應該更長遠一點。淘寶村的貨源廣、成本低,人人都可以創業,因此這種產地優勢、價格優勢不會長時間存在,代工廠應該用前期積累的資本去培育屬于自己的品牌。“松嶺村以做運動鞋為主,但運動鞋也分好多種,專業運動、休閑運動、韓版運動等等。電商品牌講究調性,我們希望搶占一個群體,慢慢沉淀這個群體。”他說。
2014年,當“淘寶村”聲勢漸大的時候,王一鑫便拿下了“美年達”品牌的女鞋授權,并專門成立研發設計中心,他希望抓住韓版風女鞋這塊細分市場,帶領“淘寶村”站上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