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時龍---酒香也怕巷子深
1996年,李瑞順創(chuàng)辦了浙江恒一科技有限公司。由于與中捷縫紉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恒一一度是中捷的“私家廚房”,集毛胚鍛造、熱處理、設備制造、粗加工、精加工為一體,生產各類工業(yè)縫紉機零部件。到了2004年,由于產能過剩,為了尋求利潤最大化,恒一開始面向市場,并將產品范圍逐步縮小到縫紉機挑線桿這一領域。憑借著優(yōu)異的產品質量,逐漸與國內外客戶如重機、啟翔、中捷、杰克、富山、高林、方正、美機等知名企業(yè)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同一年,在李瑞順的邀請下蔡時龍加入恒一。半路加入,從零開始,挑戰(zhàn)頗多。為更好地了解公司產品、市場,蔡時龍先后在采購部、市場部任職。對于今后接手公司,是一條必經之路。
由于特殊的創(chuàng)業(yè)歷史,恒一科技非常低調,仿佛戴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當別家企業(yè)大張旗鼓地宣傳、參加各類展會時,恒一秉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堅持傳統的商業(yè)模式——上門與整機廠面對面地談合作。但在這個追求高效率的商業(yè)社會,似乎有點力不從心。由于恒一沒有發(fā)展經銷商渠道,不僅是國外,國內的代理商也大都不知道恒一品牌的存在。于是,蔡時龍開始反思以往的經驗。為維護恒一的品牌,近兩年,蔡時龍逐漸重視維修市場,依靠合作伙伴或者朋友的推薦,選擇優(yōu)質的代理商。在競爭愈加激烈的當下,即便酒香,也怕巷子深。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蔡時龍謙虛地表示自己有許多方面的不足。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只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這種觀點在管理學上被稱為吉德林法則。如果依據這一法則,蔡時龍便已成功了一半。蔡時龍把不足一一列出,并相應地作出了解決。比如在管理方面,他高薪聘請了豐田公司的管理人員,在恒一推行精益生產模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實現產能效益最大化;在法律方面,他開始了解學習法律知識,完善公司合同法規(guī),規(guī)避壞賬風險;在市場方面,日益加大對經銷商渠道的發(fā)展,建立恒一的經銷網絡。
蔡時龍對于恒一未來的定位是完善高端挑線桿,將其系列化。他認為,企業(yè)只有做精做大,才能做強。一味做強,沒有好的產品做支撐,不啻為黃粱一夢。針對恒一今后的主要增長點,蔡時龍?zhí)峒邦^部微油電腦平縫機、羅拉車等特種機上的挑線桿將是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為此,2015年,恒一成立了特種機新品研發(fā)部。蔡時龍強調,這不僅僅是為了迎合市場,同時也是為證明恒一的技術研發(fā)能力,奠定恒一的行業(yè)地位。或許在這一輪的行業(yè)寒冬期,即便常規(guī)電腦平車的市場需求下降后,高附加值的特種機仍然是一匹拉動恒一快速發(fā)展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