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紡機展緣何讓人回味至今?
10月25日,為期5天的2016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圓滿落下了帷幕。在紡織行業乃至全國工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本屆展會無疑是一屆成功的展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紡機盛會,2016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客商前來互通商情、尋求商機。展會期間,紡機企業競相展示最新研發成果,合作交流也在多樣的形式中不斷加深。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正值“十三五”開局之年,大家對此屆展會有許多期待,為此各方都做了充分準備。對參展商來說,沒有新技術、新產品都不好意思來參展。紡機生產企業積極把握未來的需求方向,技術工藝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智能制造、提升自動化水平、節能降耗、綠色生產,都是發展的大方向,同時還在許多新領域進行了探索。此次觀展的專業觀眾眾多,而且大都帶著解決需求的目的而來,希望在展會上找到解決方案。展會主辦方也精心準備和組織,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應該說這次展會在各方面的實際效果都非常好。
智能新品數不過來
目前,紡織企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料價格波動的現狀,紡織企業通過使用自動化、連續化設備,實現了減少用工、提高生產率、穩定產品質量等目標。這屆展會的展品,在這些方面都有所體現。此次展會,紡織裝備產品智能化的成果得到集中展現。展品緊扣“智能制造”主題,很好地反映并詮釋了紡織行業“十三五”重點落實推廣的包括紡紗智能生產線、滌綸長絲智能化生產線、針織智能生產線、印染自動化生產線、非織造布自動化生產線以及服裝自動化生產線在內六大智能生產線的特點。
青島環球集團在展會上全球首發的HR-01紡織工廠智能機器人,采用激光導航技術實現自主巡航,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實現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化輸送,可實現整個紡織工廠的智能化。
慈星股份集團是國內智能紡織機械制造企業的先行者。此次展會,公司展出的TAURUS 2.170 XP全成型電腦橫機是毛衫行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設計。該機型包含了兩項Steiger獨有的專利技術——復合針&儲紗針,在滿足以往基本編織功能的同時,還可以進行織可穿、嵌紗、同行超難結構以及嵌花組織機構的編織。公司區域經理劉彪表示,將以“云定制平臺”為中心,通過EC、ERP、SCM、MES等系統,將設計、生產、營銷以及供應商等各大系統進行連接,實現眾包設計、智能生產供應管理、可追溯訂單交付、個性化柔性定制的全流程服務,進而建立一個全新的針織服裝產業鏈。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纖維制造生產線自動化物流輸送系統,可以提供完整的自動化物流輸送解決方案。該系統完全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作業模式,突破了制約產能提升瓶頸,不僅可以使制造企業在大幅提高產量的同時節省勞動力成本,也對產品品質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本屆展會,公司主推的懸掛式落絲系統,占地面積小、后期維護成本低,省去了機器人工序,現已應用在盛虹集團,獲得廣泛好評。
自動理管機、自動落紗設備也成為紡機企業開發熱點。江蘇海馬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在此次展會上展出了HM-JL750系列細紗機短車全自動集體落紗裝置和HM-LG33X系列全自動分色理管機。據介紹,HM-JL750系列細紗機短車全自動集體落紗裝置采用了多項最新原創技術,為國內首創。該機自動落紗全部動作完成只需2.5分鐘,插管率達99.5%,拔管率達99.5%,留頭率達98%。
此外,不少設備拓展了應用領域。本次展會,立達集團特別舉辦J 26活動日,立達員工身著100%純棉噴氣紡紗制成的Polo衫,著重推介了最新研發的可進行經濟性紗線生產的全自動噴氣紡紗機J 26。與之前機型相比,全自動噴氣紡紗機J 26的紗線支數更為廣泛,生產成本顯著降低。據介紹,全自動噴氣紡紗機J 26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占地面積小,以最小的占地面積高速生產,從而優化了生產成本;紡紗裝置和卷繞裝置獨立驅動,能耗低15%左右;適用于紡100%滌綸紗,擴展了噴氣紡紗機的應用范圍。
用戶緊盯綠色新技術
當前“綠色紡織”仍是紡織工業發展的突出主題。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有效防治污染的技術設備受到企業的歡迎。本屆紡機展上,紡織裝備在高效、節能、環保等方面涌現了大量新技術,展示了紡織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新道路,為紡織企業提供了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和核心競爭力的方案。印染設備在節能環保新技術上的創新和發展尤為突出。
本次參展的數碼印花企業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展出規模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研發成果升級版VEGA 3000系列數碼印花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多達12項的技術創新和改造,更穩定,更高速,打印效果更好,是特別針對數碼印花行業推出的兼具超高的性價比和優秀性能的一款入門級數碼印花機。該機型的推出大幅降低了以往數碼印花行業的準入門檻。
施托克SPGPrints展出的JAVELIN數碼紡織印花設備應用了特別改進的噴頭、用戶友好型電子系統和特殊的墨水配方,可兼顧噴頭高效率與低運行成本。
占據了大部分市場的傳統印花也同樣在環保節能方面展出了各種新技術。如果說數碼印花針對的是高利潤、高附加值、小批量、個性化的產品,傳統印花相比而言則傾向于大批量、印花花色穩定、薄利多銷的產品。
恒天立信展出的DYECOWIN高溫化纖染色機突破了傳統的長缸大浴比設計理念和傳統提升滾筒設計,使得染色浴比大幅降低,有效克服了織物運行過程中易纏繞滾筒的弊端,可根據染色織物規格調整CONJET噴嘴間隙,精準控制噴嘴壓力、流量,操作便捷,染色效果優異。
江蘇海大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次展會上發布了環保節能定形機一體化方案。海大股份最新一代的節能環保一體化定形機ASMA503融合了多項新技術:采用天然氣間接加熱系統,烘房設計有可循環的空氣過濾自動清潔裝置系統,采用HAIDA-KAPrec余熱回收系統,最高熱回收率可達30%。
訂購成交捷報頻傳
展會上,最令展商、客商興奮的莫過于達成合作意向,簽訂訂單了。
展會首日,青島環球集團就迎來開門紅。集團CMT1800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獲得湖南、山東等地客戶的訂單,銷售量突破1500臺。
常州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展會期間公司接待了300多家海外客戶,收獲8000多萬元意向訂單,幾款最新機型都有客商訂購。
青島德爾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參展前3天就現場連續簽訂了兩份共計392臺織機的大單,同時,還有多位國內外的客商表達了訂購意愿。
長嶺紡電開展首日就與陜西寶紡簽訂了300臺(套)智能高速噴氣織機訂單,雙方合作共同建設陜西首個智能制造車間,實現紡織織造領域全自動操作、智能控制和管理、質量全流程追溯,有效推進了紡織領域智能制造的發展。
開展兩天,無錫宏源化纖加彈機國內用戶就已達成了40臺左右的購買意向,棉紡粗紗機已達成50多臺購買意向。五洋紡機公司的展位連續多天人氣爆棚,總參觀人數達1萬多人次,共有上百位客戶進行了實質性交流,客戶來自美國、意大利、德國、土耳其、印度等30幾個國家。另有10多位客戶表示近期要到五洋紡機實地考察,此次展會達成意向訂單40多臺,現場簽訂6臺。
展會開展第二日,鄭紡機就與3家用戶企業簽訂了2臺GA310-300型七單元漿紗機和2臺GA308-300型漿紗機合同。
與此同時,本屆展會上,一大批簽約項目驚艷亮相,系列活動依次綻放,紡機企業的發展活力盡顯。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參展期間與印度Bhilosa Industries公司、凱賽(烏蘇)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桐昆集團浙江恒騰差別化纖維有限公司和永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現場簽訂涉及智能制造、生物產業、新材料、國際化等領域的“化纖新材料裝備技術及產品開發合作項目”合約。
海大股份在展會現場發布了“環保節能定型機一體化方案”,并與博世力士樂(西安)電子傳動與控制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工業4.0領域加大信息、技術溝通,展開更多緊密合作。
組團參觀抱團參展成效顯
隨著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影響力的逐年提高,海外觀眾的數量也在逐年激增。今年海外觀眾占到了20%~25%。買家參觀團參加展會也呈現出新的特點——組團。本屆展會上,來自印度、俄羅斯、越南的紡機行業企業代表不僅受到了作為東道主的主辦方領導的親切迎接,而且由23家印度紡機企業組團訂購青島德爾德生產的900臺織機設備的意愿也基本達成。
不同于過去參展的國外展商各自發布技術成果,今年國外展商成果展示的方式也有變化——集體展示。本次展會上,德國紡機協會組織展團參展。100多家德國機械制造商展出涵蓋紡紗、織造、針織、經編、無紡布和后整理多領域設備,整體呈現環境保護、提供能效和降低成本方面的出色表現。
展會期間,瑞士16家展商集體展示技術創新亮點,通過展會,將其覆蓋紡紗、織造、針織、檢測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產品與中國企業對接,以其高精度、高效能、高性能的產品特點滿足中國在產業升級中的高效、高品質的紡織品生產需求。
為了讓企業抱團合作發展,拓展國際市場,由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副鎮長葉卓輝親自帶隊,東莞7家機械制造企業、1家機械配套軟件企業以東莞市紡織機械行業協會的名義組團參展,參展幾天來收獲頗豐。
知識產權糾紛減少
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從2008年開始設立知識產權辦公室,旨在協助知識產權有關單位如專利管理局、商標局、版權局處理展會現場有關知識產權侵權案的處理,協調參展商之間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件,負責檢查知識產權的保護狀況,并監督知識產權的執法工作和切實了解參展商需求。
今年知識產權辦公室可謂陣容強大,分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歐洲紡機協會三方主辦方以及知識產權局和版權局組成了11人的團隊。
2016年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知識產權法律顧問、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知識產權律師程偉表示,知識產權辦公室根據受理案件特點進行相應布署和調整,初期根據不同地區展商投訴分別進行接待,在實質審查時統一到知識產權局,而且所有的流程、投訴書在展會官網上都有相應登記。案件受理后,按照流程進行登記和處理,這給知識產權局執法工作帶來很多便利。辦公室還會對投訴人進行回訪和了解他們的反饋意見,知識產權涉嫌侵權案件現場都能得到有效解決。
程偉還指出,本屆展會案件投訴量相比往年同期有所減少,專利權和商標權糾紛是主要的受理案件,這說明參展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所加強。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侵權案件本身性質來看,技術含量越來越高,侵權案件更接近發明專利,不像往年更多是如宣傳冊這類不涉及技術的侵權。說明企業之間的技術競爭度越來越接近,這也從側面折射出行業的技術進步取得了很大進展。
此外,國外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一直特別重視,他們會派主管知識產權律師參與進來,而且對侵權事件的打擊力度也比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對侵權人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程偉表示,總體來看,中國企業對知識產權重視度在加強,展前主辦方會和參展企業簽訂知識產權承諾書,這個工作已經開展了很多年。同時,我們看到,盡管有投訴,投訴方也不一定能贏,經過被訴方的爭辯和知識產權局的判斷,案件最后可能不會構成侵權,投訴也會相應不成立。投訴只是商業策略,投訴方希望在展會期間盡快得到解決,如果事實構成侵權,展會結束后會由相關執法機構開展。此外,中國企業被國外企業投訴后,經過知識產權局最終判定,最后也有可能不構成侵權,這也說明中國企業技術發展接近國際水平。